ABF 载板主要应用于算力芯片中,日本味之素占ABF 材料95%以上份额。以ABF 材料(Ajinomoto Build-up Film,味之素积层膜)制成的ABF 载板是目前在IC 载板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种类之一。ABF 材料可实现封装基板更小的线宽线距及更多的输入/输出(I/O)数量,降低组件互联的损耗,提升了处理器芯片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,因此ABF 载板被更多地应用于对算力要求更高的CPU、GPU 等领域。ABF 材料由味之素于1996 年推出,并于1999 年正式商业化。目前味之素在ABF 材料领域拥有95%以上的市占率(销售额口径)。
HPC 及AI 芯片快速发展,大幅拉动ABF 载板及ABF 材料需求。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及预测,应用于服务器和存储的HPC 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,对应2021-2026 年期间的CAGR 分别为6.8%和8.6%。AI 芯片方面,2021-2025年期间全球AI 芯片市场规模CAGR 可达到29.3%。HPC 和AI 芯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,将明显拉动对ABF 载板的需求。除了HPC 及AI 芯片领域自身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对于ABF 载板需求量的提升以外,由于其对于ABF 载板性能方面的高要求,HPC 或AI 芯片用ABF 载板相较于传统PC 用ABF 载板具有更多的层数且具有更大的面积。另外,根据味之素自身的测算,HPC 用ABF 载板的ABF 材料用量为PC 用ABF 载板用量的10 倍。2021 年至2025 年期间,ABF 材料出货量的CAGR 将达到16.08%。
中国大陆厂商大规模布局ABF 载板,推升ABF 材料国产化需求。目前ABF 载板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和日本企业占据主要份额,根据TPCA 数据,2022 年全球ABF 载板主要生产国家(地区)分别为中国台湾、日本、韩国和欧洲,各自的市场份额(以产值为统计口径)分别为45.1%、34.6%、12.4%和7.9%。中国大陆方面,以深南电路、兴森科技为代表的大陆载板厂已分别于近2-3 年布局了ABF 载板的产能。其中深南电路投资60 亿元建设ABF 载板和BT 载板产能,兴森科技分别投资60 亿元和12 亿元建设了两大ABF 载板项目,由此将明显拉动国内ABF 载板上游原材料的需求。
大陆厂商相继布局类ABF 产品,推动ABF 材料国产化。目前国内以宏昌电子、生益科技、华正新材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合作研发或自主研发的方式针对类ABF 积层膜(堆积膜/增层膜)材料已有所布局。我们认为随着HPC 和AI芯片领域需求的快速放量,以及中国大陆ABF 载板企业自有产能的逐步落地,中国大陆市场对于ABF 材料的需求将明显提升。另外,考虑到日本味之素自身产能扩增速度有限,外加美国、日本等国家有关部门在半导体关键材料、设备、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出口管制,因此ABF 材料的国产化重要性同样凸显。建议关注:宏昌电子、生益科技、华正新材。
投资建议:(1)上游油气板块建议关注中国石油、中国石化、中海油和新奥股份及其他油服标的。(2)低估值化工龙头白马:建议关注①三大化工白马:万华化学、华鲁恒升、扬农化工;②民营大炼化及化纤板块:恒力石化、荣盛石化、东方盛虹、恒逸石化、桐昆股份、新凤鸣;③轻烃裂解板块:卫星化学、东华能源;④煤制烯烃:宝丰能源。(3)新材料板块:建议关注①半导体材料:晶瑞电材、彤程新材、华特气体、雅克科技、昊华科技、南大光电、江化微、久日新材、鼎龙股份;②风电材料:碳纤维、聚醚胺、基体树脂、夹层材料、结构胶等相关企业;③锂电材料:电解液、锂电隔膜、磷化工、氟化工等相关企业;④光伏材料:上游硅料、EVA、纯碱等相关企业;⑤OLED 产业链:
万润股份、瑞联新材、奥来德、濮阳惠成。(4)传统周期板块:建议关注农药、煤化工和尿素、染料、维生素、氯碱等领域相关标的。
风险分析:原材料快速下跌和维持高位的风险;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(责任编辑:王丹 )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
最新评论